首頁 > 新聞 > 族群宗教.人物采風 > 原住民族 > 內文

原文發中心11/27[我們與未來的距離:臺灣原住民當代藝術]新書發表@LifeNews生活新聞網

2020-11-27 記者 吳富正 點閱率:135

             

【LifeNews生活新聞網-記者吳富正、來曉婷/2020.11.27.屏東報導】

 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原文發中心)一直是原住民當代藝術的重要推手,為推動臺灣原住民族藝術創作與藝術史知識的建構,於今年度實地訪查30位原住民藝術創作者,並由藝術策展的觀點作切入,對「未來」超越時間軸線,用以科技與人類現世空間之閾限的想像,出版發行《我們與未來的距離—臺灣原住民族當代藝術》專書,11/27辦理新書發表會,屏東縣府邱黃肇崇秘書長、原住民處顏成仁處長、文化處吳明榮處長、瑪家鄉梁明輝鄉長、原文發中心曾智勇主任、文高一組長、江金妹議員、林采穎議員出席共襄盛舉。


 屏東縣府邱黃肇崇秘書長表示,感謝文發中心扮演平台角色,藝術家的美麗總是意猶未盡,來自土地山川,總是感動。包含台24線、185縣道、35縣道、199縣道、200縣道等,屏東縣政府準備好了,在軸線上辦藝術創作,與觀光、產業結合,讓世界知道多元文化的美麗。

 【文發中心】曾智勇主任表示,文發中心自成立以來,從最傳統到新媒材創作形式及多元的藝術呈現,藉此達到文化復振及發展,希望持續提供原住民族藝術家發聲之平台,同時預告文發中心將規劃以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為中心,十字軸線延伸擴展至縣道185號和台24線公路之範圍,藉由此兩條公路所建構出的十字軸線空間,展示出已被遺忘卻需要被重建的臺灣歷史脈絡,拉近我們與未來的距離之想像與再思考。期待與縣府、鄉公所一起在台24線,185線合作、串連,成為全國的示範點,更希望把藝術家推介到世界去,謝謝藝術家們豐富台灣多元文化。


 總編輯伊誕‧巴瓦瓦隆提及,現代科技已然主宰現今之世界,人類科技迅速發展,改變了生態與環境,在此人工化下的地球環境與人類活動交結出「人類世」的前因後果。

 策展人徐文瑞表示,當我們切換視角於這些被殖民所統治的人類異族時,藉以臺灣的「原民性」視野觀點與藝術作投放,找尋出人類與生態間的共生性與原生關係,重新思考人類與生態之間永續的動態循環經濟,並藉由30位藝術創作計畫作為參與式的社會活動與實踐。


 南島民族的藝術表現正襲捲世界的目光與好奇,當代藝術創作者的居住地也成為臺灣原民藝術發展重鎮,如:以文發中心為核心的大山地門區域,以東部線為主要發展的大港口、大都蘭地區以及中北部泛泰雅為主的藝術創作者等等,原民藝術家正逐步找尋屬於回到自己的藝術根源的展覽形式與發展脈絡,原住民文化藝術成為重要的資產,藝術的創作延續成為推動臺灣新樣貌的元素,獨特的文化內涵更是吸引與世界接軌的橋樑。

 《我們與未來的距離-臺灣原住民族當代藝術》邀請到國內近十幾位長期對於原住民藝術關注及研究之專家學者及藝評,由各自專業角度,對不同族群與跨世代的臺灣原住民做多元藝術串連,瞭解臺灣原住民的各式媒材之藝術創作的內層觀念與思想。

20201126201650V5Gq

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http://www.tacp.gov.tw

台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FB」https://www.facebook.com/tacp.tw

屏東縣瑪家鄉北葉村風景104號(08)799-1219

 

 

原文發中心11/27[我們與未來的距離:臺灣原住民當代藝術]新書發表

【LifeNews生活新聞網】http://www.twn-news.com/blog/LifeNews/news_ii.html?nID=330

【全球華僑報】http://www.gocgaci.com/?p=15189

【華夏興中傳媒】http://www.a14913.com/archives/350456

【民生好報】http://www.17news.net/?p=89596

【電傳媒】http://www.2udn.com/?p=25196

【RUN新聞】http://www.runnews.com.tw/local/2020112701/

【生活情報-原民e報】http://blog.news-007.com/an/news_ii.html?nID=6045

 

回上一頁

影音專區 Video

+MORE